校园雕塑大都运用抽象与象征、隐喻和悖论的手法表现,特别是我国的校园雕塑,一般具有纪念性、象征性、激励性、装饰性等特点,突出思想审美、重视德育潜化,或着重表现人类的智慧和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校园雕塑是物质化了的精神载体,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要求。所以校园雕塑的选择与摆放也是非常关键的。
号角吹响寓意着走向胜利,吹响胜利的号角。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由于号角发声雄壮,在战场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鸣角收兵”,后来角也用于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随着角被广泛使用,制角材料也改用轻易获得的竹木,皮革,铜角,螺角。其型号也长短大小有别,以适应不同需要。明代以后,竹木,皮革制作的角消失,铜角广泛使用,到清末新军创建,洋式军号盛行,角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号角是近代才有的,古代战争是击鼓进军,鸣金退兵,一般人都能分辨出鼓声和金属声,这是基本的,经常操练的军队士兵可以通过不同的鼓声变化不同的攻击阵型和攻击方向,如何练兵,这些古兵书都有具体记载。号角是指挥冲锋的一种军号。一般用于提高士气,以及指挥使用,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以及新四军普遍使用。
校园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它具有文字属性,同样体现“文以载道”的精神。每一座校园雕塑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同时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校园雕塑,这种物化了的精神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学校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最好的素材之一。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